脫髮既是一種生理現象,又是一種病?

古醫書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女子五七,陽明脈衰,面始焦,髮始墮」即是說女子三十五歲時面色黑,脈象衰,開始甩頭髮。 「男子五八,腎氣衰,髮墮齒槁」男子四十歲,腎氣開始虛弱,頭髮同牙齒開始鬆。這是自然生理現象。 但問題是:現代人18, 19歲就脫髮的人群不在少數,這當然是一種「病」。

古醫書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女子五七,陽明脈衰,面始焦,髮始墮」即是說女子三十五歲時面色黑,脈象衰,開始甩頭髮。
「男子五八,腎氣衰,髮墮齒槁」男子四十歲,腎氣開始虛弱,頭髮同牙齒開始鬆。這是自然生理現象。
但問題是:現代人18, 19歲就脫髮的人群不在少數,這當然是一種「病」。

究其原因:年青人甩頭髮原因,不外乎壓力大(會引至頭部血液循環不好),打機太多(令腦神經沒有得到鬆弛),學業緊張(產生不良荷爾蒙),夜瞓(睡眠時間不足),年青人也特別愛Gel頭,染髮。 至於中醫治療方法,會先辨清楚患者的脫髮證型,再對證下藥,脫髮歸納為4個證型:

1、血熱風燥型

多發生在年青人,素來血熱、性格急躁、睡眠不好。發病較突然,症見頭皮屑多而癢、頭髮枯黃易落、頭頂日見髮稀。治療以清熱涼血、養血潤燥、活血化淤為主。

2、脾虛濕熱型

平時飲食油膩,阻礙脾胃消化,濕熱內生,積而上蒸頭面。症見頭皮油膩粘着、頭皮搔癢、脫皮屑、毛髮稀疏。以健脾袪濕,清利濕熱為主。

3、血虛風燥型

多為血熱風燥證轉化而成,日久傷營耗血,風燥益甚,或婦女產後血虛,髮失血養,日久枯落,漸成禿頂。症見面色少華,頭暈心悸,倦怠乏力。治療則以補益氣血、養血祛風。

4、肝腎虧虛型

平時用腦過度,日夜操勞的中年男女。症見頭髮焦黃枯燥,或間有白髮、頭目眩暈、腰膝痠軟,女子月經不調;男子遺精盜汗。治療則以滋補肝腎、養血袪風。

除左以上用中藥治療之外,其實要改善脫髮必須從預防與鞏固著手。

謹記時刻保持心情開朗舒暢,令情緒穩定,同時要有充足睡眠,不要過度熬夜。

發病期間亦不要電髮、染髮,Gel咁多頭,平時不宜用熱風吹髮。

以為頭髮油膩搔癢而需用溫熱水頻繁洗滌,這樣只會適得其反,越洗越「痕」。

洗頭也不要用鹼性強的,如強力袪屑,強力袪油等霸道的洗髮水,會破壞頭皮本應有的PH值。

如果發覺有明顯脫髮現象,要盡快請教專家找出原因,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