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讓寶寶看到自己的一頭秀髮!產後脫髮的成因及處理

頭髮的「壽命」被雌激素延長,在分娩後體內的生殖器官逐漸恢復正常,䧳激素水平相對減少,本來已經「超齡」的頭髮便在此時齊齊脫落,響起脫髮的警號。

為家庭添了新的成員,準備好迎接被稱之為「媽媽」的角色,這個時候的你竟發現脫髮問題找上了自己,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?

脫髮在分娩後可能出現的眾多症狀中並不罕見。西醫認為這與產育前後䧳激素水平的轉變有關:分娩前䧳激素分泌必須處於高的水平,才能維持子宮內膜的厚度,好讓胎盤依附在體內,而頭髮的生長期受到高䧳激素水平的影響而延長,因此發現自己產後脫髮的母親們,在分娩前的脫髮量其實是很少的!

頭髮的「壽命」被雌激素延長,在分娩後體內的生殖器官逐漸恢復正常,䧳激素水平相對減少,本來已經「超齡」的頭髮便在此時齊齊脫落,響起脫髮的警號。
這樣看來,短暫且輕微的產後脫髮乃屬正常現象,但脫髮嚴重與否,便要視乎媽媽自身的體質及產後狀態。在中醫,脫髮問題多與整體氣血有關。媽媽們在分娩時出血量大,及後或有胎盤殘留,或傷口癒合不良,導致氣血「多虛多瘀」的情況,加速脫髮。

「虛」致脫髮

懷孕時母親要把營養分給胎兒,在中醫便視這為氣血下注胞宮(子宮),如果母親本來氣血不充,再加上分娩時無可避免的失血,便讓氣血虛上加虛。而中醫有「髮為血之餘」的說法,意思即血足才能長髮,人們年老時氣血漸衰,頭髮花白、脫落也是同理。所以,孕婦產後血虛的體質加劇了脫髮問題。

針對血虛問題,中藥的配伍可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。跟營養學的概念相約,中醫認為氣血的生成來自食物,而處理食物的地方便非脾胃莫屬了,所以產後調理除了用適當的補血藥外,亦會加入溫補脾胃的中藥,如芡實、山藥等,生化氣血的工場運作正常,氣血供應才能充足,頭髮才不致輕易脫落。參苓白朮散,或是普通的桂圓紅棗水都是調理氣血、健運脾胃的常用中藥。

「瘀」致脫髮

與虛相對,血瘀屬於中醫所指的「實證」。產後胎盤組織未除乾淨,殘留在胞宮內,或是傷口因為活動而反覆撕裂,都容易造成血瘀,氣血與之壅塞在內,就是「實」的狀態。不過,中醫又有「氣行則血行」之說,氣就像血的燃料,推動血正常流動,產後氣血虛弱的情況下卻會阻礙血行,繼而成為血瘀,屬「因虛致實」的例子。
中醫處理這種既有血虛,又有瘀結的情況時尤其注重用藥的配伍,務求做到補虛時不會補得太過,加劇氣血壅塞的情況;祛瘀之力又不可太強,以免傷害本身的氣血,使人虛上加虛。清代名醫傅青主的生化湯就是活血祛瘀的常用方,當中有溫通的中藥,亦不乏養血的當歸。生化湯亦可配合上述補血養血的中藥同用或相間服用,兩者互相配合,一來讓氣血充足,二來確保氣血運行通暢,才是滋養頭髮、讓它們健康生長的必要條件。
媽媽們生育後固然可多吃補品,自行調理,然而產後「多虛多瘀」的複雜狀態可以引發大大小小的產後問題,所以了解到產後脫髮的機理後還是應諮詢醫師,跟據自身的體質保養身子,頭髮便會跟寶寶一樣,健健康康地生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