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很多香港人來說,不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,晚上十一、二點才是一天開始活動的時間。溫習、趕報告,或是與情人談心、夜宵……我們的夜生活多姿多彩,但同時,也是在燃燒生命,與髮線!
做著「夜貓」,人們在大白天也較易疲累、思想放空,情緒更會比平時變得暴躁,同時又唇乾口燥,進食也「冇黎胃口」。這些其實屬於脾虛而心肝火旺的表現,也是早禿病人常伴見的症狀。
日出而作,日入而休
跟據西醫的觀點,我們知道夜晚乃是身體各器官自我回復的時段,在此期間進睡有助減少器官的工作負擔,加快收復各器官機能。而在中醫,在夜裏休息就象徵天人合一,能固護陽氣、滋養陰氣。日間陽氣旺盛,而陽主動,人們配合日間天時而活動,故「日出而作」;夜間陰氣旺盛,而陰主靜,人們就配合天時而進睡,故「日入而休」。
日夜顛倒會怎樣?
如果我們打亂了跟著日出日落的作息時間,便常出現陽有餘而陰不足的狀況。在天地陰寒之氣最盛的時段食夜宵、唱K、絞盡腦汁地趕報告、溫習等等,本能藉休息而養的陰氣不得養,本應潛藏的陽氣反而消耗得更快,中醫稱此舉「損陰用陽」。但「用陽」該是陽氣虛少的情況,為何會是「陽有餘而陰不足」?
當中的「陽有餘」其實是指虛陽,亦即常聽說的「虛火」。
捱過夜的人必定有體會過心情特別易怒,好像全世界都對自己有所虧久的感覺。那是因為陰氣在夜間不得回復,而陽氣偏盛所致的虛熱狀態。「捱間抵夜」最耗肝陰,但肝臟本是依賴陰氣滋養而發揮其藏血、使氣血行走通暢的作用,肝陰不足取而代之的便是肝火旺盛,也就是所謂的「陰虛火旺」,這樣的火,便是「陽有餘」。
那麼「陽有餘陰不足」跟髮絲有何關係?
清‧何夢瑤在《醫碥‧鬚髮》指「年少髮白早脫,或頭起白屑者,血熱太過也。」陰虛火旺的狀態下血脈受煎灼而生血熱,而肝火有上炎之特性,加上《黃帝內經靈樞‧經脈》指:「肝足厥陰之脈,屬肝絡膽,上出額,與督脈會於巔。」肝火循經直達巔頂,煎灼濡養頭髮的陰血,頭髮自然枯萎、脫落。
假陽炎上,真陽虛弱
陰虛火旺,屬假陽;但肝火盛則按五行相剋的道理剋伐脾胃,損傷胃陽。故睡眠不足的人才常常神疲乏力、不欲進食的樣子。脾胃是運化食物而生成氣血的臟腑,只有氣血充裕才能濡養頭髮。今通宵達旦的人在夜裏進食,隔日日上三竿又匆匆吃過快餐便了事,同時脾陽又受肝火壓制,損傷脾胃之氣,難免未能化生足夠的氣血,頭髮自然脆弱而加速脫落。
年輕人常常認為青春就是自己的本錢,但要知道徹夜無眠一旦成了習慣,氣血便會消耗得愈來愈快,有韓國專家研究指出,長期夜瞓、失眠,會導致頭皮溫度較高,頭皮更易出油,甚至提早出現脫髮問題。所以,為了一頭濃密秀髮,還是好好分配時間,盡可能早睡早起吧!